2022年阅读总结

2022年阅读经历中的TOP8:

1、罗新:《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

2022全年阅读体验最佳。这部书很好地在中篇学术研究(显然原本体量并不适合长篇)与非虚构写作之间做了平衡,让慈庆(王钟儿)这位由宋入魏的女性的生平故事,能够在史料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焕发出感染力。应该说这种体例的突破,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这个故事的底色是战争强迫移民和宫廷政治,背景知识都是南北朝史中相对比较为人熟知的内容。关于慈庆,主要的史料就是她的墓志,但本书在解读慈庆墓志的时候,发现了慈庆的超越性。她的遭际能成为这些沉重而黑暗议题中的闪光点,不仅是因为慈庆本人作为传主渡过了余生,更是因为慈庆身上的那些和人性相关的素质,令她在北魏宫廷残酷斗争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或许也可以说是人性的某种胜利。应该说,能够发掘出这一层意义,实在是作者的功力。

2、郑小悠:《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今年是清代法史研究的大年。郑小悠、尤陈俊两部著作先后出版,张婷《法律与书商》也出版了中译。

郑小悠这部作品是到目前为止第一部研究清代中央政府部一级衙门的著作,为清代中央政治制度史树立了一个标杆。全书并未如当前政治史研究潮流一样聚焦档案,更多采用笔记文集史料追踪刑部历史中重要人物,基于这些人物的事迹、经历、感受,与制度作对话,进而去体现制度的内在形态。尤其是关于部中不同身份、不同素质的司员在部务处理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系统地论述清代部中专业官僚与胶柱鼓瑟的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读来格外感到一种“古今一律”的叹息。

3、尤陈俊:《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通过极其广博的文献视野,雄辩地解释了“没完没了打官司成瘾”这种清代官员对地方“刁民”印象的观念和社会实态。“健讼”对于理解清代地方行政制度运行,非常重要——它是18世纪中叶开始地方政府施政成本剧增,清代国家治理事业逐渐进入困境的最外在的社会现象。本书直面这种这种难以具象化的“时代印象”,从观念、社会经济问题上理清了这一“时代印象”背后不同社会群体的心态、文化生产和经济关系及由此而来的种种诉讼策略。作者展现出了非常广阔的文献视野,灵活穿插于一手文献和经由二手文献提示的历史场景,信息量很大,值得一看。最后,作者的方法论批评也颇多启发。

4、朱浒:《洋务与赈务:盛宣怀的晚清四十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这部作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作为一部或多或少仍处于传记或人物研究范畴内的作品,本书并没有像我们司空见惯的晚清要人传记那样流于一种“无奈何时运他人宰”的老生慨叹,触及了更为深刻的内容:在晚清社会-政治转轨之中,以往边缘化的官场外人是怎么卷入到政治过程中的。这一点应该说以前很少有政治史研究能说得很真切。今日看起来这种场景也毫不陌生:作者所谓“盛宣怀何以成为盛宣怀”,我觉得关键就是这个体制内外的“玻璃天花板”;而盛宣怀之所以能成为“盛宣怀”,看点也正是割裂的洋务与慈善事业在玻璃天花板两侧藕断丝连的草蛇灰线。第二点特别之处是本书对盛宣怀档案的充分利用,读来颇觉峰回路转。总体来看本书应是近年来清代政治史研究的第一流作品。

5、蒂莫西·斯奈德:《民族的重建: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1569-1999》(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题材属于本年热点,写法亦属上乘,翻译显有疏失,但也可以接受。这本书并不是系统介绍波兰、立陶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史学大全,而更多的是介绍20世纪东欧几种民族主义互相绞缠的历史场景。我对东欧史完全是外行,读到关于20世纪东欧民族主义问题复杂性以及残酷性的记述,觉得非常震撼。

6、张婷著、张田田译:《法律与书商:商业出版与清代法律知识的传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本书的魅力和尤陈俊作品类似,都是司法体系运行的外在因素。这本书重点探讨了坊刻律典和通俗法律读物在官方出版的法律文献之外的勃勃生机,是书籍史和法史的一场对话。坊刻律典的体例演变,是本书一大看点。

7、刘凤云:《钱粮亏空:清朝盛世的隐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本书是近年来清代政治史长篇研究的一个典型范例,正面讨论了困扰18-19世纪清朝政府的一个核心问题:各级政府巨额钱粮亏空带来的财政困难与吏治腐败。作者搜集了康熙至嘉道年间大量钱粮亏空的案例,以及清廷调查亏空情况、整饬财政体系的努力,从政治史的一侧触及亏空问题的深层原因,用力颇多。

8、杨念群:《“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同样是直面清代政治史中核心议题的论著。本书旨在探讨清代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概念“大一统”的形成和实践,糅合了作者近年来若干中篇研究和早年间撰写的几篇与此相关的论文。由于各章多已在期刊上读过,全书的意旨对我来说确实已经不算太新鲜了。作者的构想很大,而且从结构上可以看到作者正面拆招的努力,而且也确实切入了问题的要点。其中将“大一统”观念中正统性与治理主义分开看待的看法,对于后续研究应有很大启发。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